11月20日至21日,2025年湖北省试点市(区)红十字志愿者心理水平提升培训西塞山站在我区正式开班。黄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会长王永久作开班动员讲话。黄石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、副会长周建军,西塞山区政府副区长、红十字会会长周精灵出席活动。
此次培训由湖北省红十字会、黄石市红十字会、区委政法委、区红十字会、区教育局、区卫健局、区司法局、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、区惠群社工等多部门联合主办,汇聚了来自全区教育、司法、医疗、社区及专业社工组织等领域的100余名心理志愿服务骨干参加。

湖北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队长、 授课专家李良华在《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策略》课程中,紧扣构建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”的核心目标,从政策引领到实践操作进行了系统化设计。深入阐释了从“心理健康服务体系”到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”的深刻转变。他借助生动的“鱼缸模型”进行讲解,指出新时代的心理服务工作不应仅聚焦于个体心理问题的干预(关注“有问题的鱼”),更要着眼于营造健康的社会心理生态(改善“整个鱼缸的水和环境”)。同时,他深入解读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》的精神实质,详细阐释了构建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。指出预防是整个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基石。通过设立"无作业日"、严控考试难度等措施"减轻外部压力",为学生创造心理调适空间;通过保障每天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、充足睡眠来"夯实身心健康基础",增强学生心理韧性;通过防治校园欺凌、建设温馨班级等"营造支持性环境",培育学生的归属感和支持感。这种从压力源控制、内在韧性培养到环境支持的系统化预防思路,为各领域,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框架。

在《心理援助及案例解析》课程中,黄清、江勇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实战危机案例,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幅立体化的心理援助实战图景,这些真实案例展现了心理援助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。针对不同危机场景,黄清老师系统讲授了"五句话干预法"这一实用工具:通过询问"现在感觉怎么样"评估当下心理状态,了解睡眠、饮食等躯体化症状,探查家庭支持系统,最后给予积极关注与心理赋能。这套方法为来自教育、医疗、社区等不同领域的学员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干预路径,帮助他们在面对各类危机时能够快速建立连接、准确评估状况、提供有效支持。课程中的角色扮演和案例研讨环节,授课老师通过设置“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支持”“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的学生心理危机”等不同场景,让学员们在模拟实践中,深化了对危机干预核心要领的理解与掌握。

在《心理援助技能辅导》课程中,彭娜老师系统讲授了心理援助的专业流程与核心技能。她从援助关系的建立入手,强调心理援助首先要明确援助目标,通过专注倾听、细致记录等专业细节建立信任基础。在讲解倾听技术时,彭老师深入剖析了专业性倾听的三大功能:理解对方真实意图、感知情绪变化、捕捉潜在诉求,并通过对比例证指出"判断先于倾听""选择性倾听"等消极倾听模式的危害。课程中特别设置了错误示范环节,通过一段典型的失败对话——志愿者接连给出空洞建议,而求助者在每个建议后都设置障碍,生动展现了脱离共情基础的建议为何无效。这些实用性强的内容,为来自教育、医疗、社区等不同领域的学员提供了建立有效助人关系的具体方法,让大家深刻认识到:真正的心理援助始于专业的倾听与理解,而非急于给出解决方案。

此次培训聚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、心理援助技能、案例解析及志愿者自我关爱等核心内容,旨在通过系统教学提升志愿者在实际服务中的应对能力与专业素养。
西塞山区“一缕阳光”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将以志愿服务试点工作为契机,跟踪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好、业务能力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队伍,让“有温度的心理服务”走近“一老一小”,走进千家万户、惠及更多群众。
参训学员纷纷表示,将把培训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,运用到日常工作的具体实践中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专业的素养,为校园未成年人、社区老年人、救援志愿者身心健康注入温暖坚实的“心”动能。




